标题 |
![]() |
网址 | |
DOI | |
其它 |
李峰黎君友冯书堂李国平杨洁蓉 100048 北京,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医学部100048 北京,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创伤外科研究室102206 北京盖兰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结果:双敲基因猪皮片的平均存活时间为(13.9±3.1)d,长于野生型猪皮的(11.0±2.0)d(t=-3.0901,P=0.0043)。术后早期两组皮片均成活良好;术后第7天,双敲基因猪皮外观仍红润,部分野生型猪皮可见皮下大水疱或小水疱或紫绀等排异表现;术后第10天,双敲基因猪皮片的质地较野生型猪皮柔软,野生型猪皮于之前发现的紫绀表现仍存在;术后第12天,部分双敲基因猪皮片质地仍完整、柔软,野生型猪皮无完整红润的皮片存在;术后第14天,双敲基因猪皮与野生型猪皮分别有9块、14块皮片完全脱落,双敲基因猪皮脱落率低于野生猪皮(Pearson chi2=3.8647,P=0.049),仍存在于创面的7个双敲基因猪皮中的2块保持温暖、柔软,至术后第21天干燥、失活。病理观察显示两种皮肤移植后早期无明显差别;术后第7天,双敲基因猪皮和野生型猪皮表皮层细胞数量减少,真皮胶原组织水肿,野生型猪皮表皮层内出现小空泡;部分双敲基因猪皮和野生型猪皮与基底床紧密相连,形成嫁接;术后第10天,两种猪皮表皮细胞数量较前继续减少,表皮层均可见空泡,其中双敲基因猪皮表皮层出现的空泡与野生型猪皮在术后第7天的表现类似,而野生型猪皮表皮层的空泡较前明显增多增大,两种皮肤与基底床仍紧密连接;术后第14天,部分双敲基因猪皮整体结构仍基本保持完整,但表皮层空泡明显扩大,使得表皮层与真皮层大部分分离,真皮与基底仍形成连接;野生型猪皮脱落后基底床暴露,基底肉芽组织增生,大量炎细胞浸润。两组血清IL-2、IL-4、IL-12、IFN-γ水平与IFN-γ/IL-4比值比较未见规律性改变。结论:GGTA1/β4GalNT2双基因敲除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皮免疫排异性减轻,存活时间延长,有应用于临床治疗烧伤创面的前景。 |
求助人 | |
下载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