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 |
一个电子的共价键,百年理论终获实证
|
网址 |
求助人暂未提供
|
DOI |
暂未提供,该求助的时间将会延长,查看原因?
|
其它 | 在中学化学课上各位读者应该都学习过,“共价键”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。说起来,两个原子共享一个电子对的概念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,最初于1916年由Gilbert N. Lewis提出,而“共价键”这一术语的问世还要再等三年,于1919年由Irving Langmuir提出。随后十来年,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,共价键理论越来越完善,逐渐成为学界共识。既然电子对能形成共价键,那么单个的未成对电子能不能形成共价键呢?1931年,Linus Pauling在他的一篇JACS论文里提出了“单电子σ键”的概念(J. Am. Chem. Soc., 1931, 53, 3225),即两个原子之间共享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共价键,他以H2•+自由基阳离子为模型,阐述了他的理论假设。不过,这种单电子σ键要比传统的双电子σ键弱得多,很难在实验中获得直接证据,后续研究基本上都在理论层面上进行。尽管一些研究涉及具有单电子σ键的化学物质的光谱鉴定,但是这些化合物未被分离出来,同时相应的X-射线衍射分析研究甚少且仅限于P•P、B•B和Cu•M(M=B、Al、Ga)键。另一方面,R3C•CR3+自由基阳离子是研究C•C单电子σ键的优良模型,但由于其固有的高反应性导致含有C•C单电子σ键分子的合成极具挑战性。相比之下,六苯乙烷(HPE)衍生物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其被氧化后会形成相对稳定的三芳甲基阳离子和三芳甲基自由基。然而,大多数氧化还原活性HPE会经历双电子氧化过程并产生两个三芳甲基阳离子(图1a),这是因为自由基键解离的氧化电位远低于中性σ键物种的氧化电位(E1ox> E2ox)。如此一来,HPE的氧化必须逐步进行以获得具有C•C单电子σ键的自由基阳离子,这意味着中性物种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(HOMO)能级必须高于自由基阳离子的单占分子轨道(SOMO)能级(E1ox < E2ox,图1b)。虽然提高HOMO能级很有必要,但在HPE中引入给电子杂原子却无甚效果,因为这会同时提高中性物种的HOMO能级以及自由基阳离子的SOMO能级。这就是说,还需要开发替代方法来实现逐步氧化过程。 |
求助人 | |
下载 |